曾经有一个小调查,问小学生“最不爱的人是谁?”80%多的孩子回答“是妈妈。”调查者大为惊讶。调查者随机问“为什么?”答曰“太唠叨”“太事”“太烦”…… 好人丛飞为了爱不仅捐出了金钱,而且捐出了生命。但有几个受资助学生一直不愿公开身份。为什么? 现在的恋爱、婚姻朝聚暮散,为什么? 按照《金刚经》的说法“说爱,非爱,是名爱。”如果执著于爱本身,每做一件事,都要留刻痕,揪着对方的耳朵说“我爱你了”。不仅爱的受累,被爱的人也恐惧。所以,爱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而不是一个实体。是一个需要意会不需要言传的心灵感应。 我的父母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说过“我爱你”,但几十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彼此间的宽容,彼此间的敬重,彼此间的关爱都在不言中。 有一句话也许不恰当:喊叫的狗不咬人,嘴上喊着“爱”的人未必懂得真爱。 老子的“无为而治”不仅很受国人的推崇,就连美国政治界也崇拜得五体投地。但是反映在“爱”上恐怕没有人多去想。爱同样也需要“无为而治”。 日常生活中有“任劳任怨”一词,真正做到很难。即使母爱最伟大,母亲做到“任劳”容易,“任怨”就比较难了。而家庭矛盾多数由不能“任怨”引起。 所以,既然要爱,就应该无私地爱,这样付出爱的人才会真正爱得幸福,爱得坦然。另一方面,既然要爱,就应该用“心灵”去爱,有的恋人一天会发近百个短信,或者从早到晚少拉手粘在一起。而这些看上去很爱的举动正是稀释爱的催化剂。 诸葛亮的“宁静致远”也可以用在爱上,爱与被爱的只有在安宁、清静的心灵深处在能感受到深邃长久的爱的蕴意。 当然,“我爱你”不是要被废除,而是要由衷地表述,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神用,而不是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的糗用。 爱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要简单地和“付出”划等号。《金刚经》里说到“布施”不仅是布施物质,而且包括布施道,但最高境界就是“说布施,非布施,是名布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