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爱你潘美辰歌友网

标题: 从当代歌坛到潘美新专辑的思考——写在庆生会之后(全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夜心    时间: 2006-7-4 00:40:13     标题: 从当代歌坛到潘美新专辑的思考——写在庆生会之后(全文)

潘美的庆生会刚刚过去,其中的激动,快乐,遗憾还回旋在脑海里。本来想在火车上把这部分写出来。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不知再怎么下笔。困了,睡了一觉,脑袋清醒了,才知道,自己想的并不是这件事。先放一放,写写比较长时间来自己的和刚刚与其他潘迷交流过的一些想法,就是对当代大陆歌坛现状和对潘美新专集的思考,因为这个比较重要。

当代最刺激大陆歌坛的无疑是2005超女的巨大成功。虽然,超女还是有非常高的反对的声音。但全国各地的地方电视台甚至央视类似的名目繁多的选秀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处处有模仿超女操作的痕迹。另外,今年刚刚结束的还有历年来一直受全国人民关注的青歌赛。可以说,今年的超女打败了青歌赛。为什么?因为连我这样青歌赛的忠实观众今年初夏都选择了前者。(据我观察,周围看青歌赛的人,基本上都是不听流行音乐的人。很多好友都在看超女。)虽然,我也认为超女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无所不在的商业气息,个别不公平的晋级,讨厌的广告,但是,为什么超女就是吸引人的眼球呢?青春吗?别的节目还有更本色青春的;歌唱的好?青歌赛上才是高手如云呢;包装精美?分赛区前20名才有服装指导的介入。

我个人总结,最重要的一点,是平民选秀意识的引入(源于美国的超级偶像),其实,这不就是中国艺术家总在说的“走群众路线”,“为大众服务”吗?可是,中国只有极少数的相声,小品演员去身体力行。比如以前的马季,现在的赵本山在艺术上创造了无人能及的高峰,出来一个作品,红一个作品。据我所知,赵本山一组人每年都要回农村老家认真聆听,记录老乡的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再精选出段子,反映的都是当年农民最强烈的声音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这样出来的作品,加上赵本山的天赋,不红才怪。超女大胆引入了平民投票的机制,最后选出的基本都是最大多数人认可的选手,受大众欢迎是必然的。同时,就象一个孩子你带了才会亲,一个选手,你付出了相当多的关注与感情就会更喜欢。天娱巧妙地从投票中赢利,是商人的精明。

其次,是极强的商业目的,这是非常多超女迷都反对的一点,我却非常赞同。超女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市场挖掘新人。超女制作单位及评委从一开始就把有市场潜力做为选手晋级的基本条件,为此,刷了很多歌唱的很好却歌路普通的人。试想,花了那么大精神选来选去,却进入不了市场,还有什么意思,只不过是一场或多场的个人表演秀。这样的秀,已有很多了,比赛一结束就无声无息,怎么去吸引以当歌手为目的及有能力当歌手的专业学子来参赛,就是观众也会觉得白激动了一把?对于李宇春作为大陆第一个中性歌手的浮出水面及从未有过的强大的玉米团,有的人很奇怪,说什么国人的审美疲劳,审美后退什么的,其实,这是有其人文背景的。中国(大陆)的女性经历了80年代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拼搏,2000年后有些已小有成就了。至少,普遍经济上更独立了。而同时,就是通常说的世风日下,婚姻危机,爱情速食,有几个女性敢指望着一个男人过一辈子。后80年代的小女生看起来光知道玩,其实,在越来越现实的社会中,谁还不知道个轻重?自立,平等,几乎是每个女性的梦想。前几年《野蛮》系列的风靡也正说明这一点。所以李宇春的成功不是偶然,是有其文化背景的。听说天娱一开始也想把她给刷了,但被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困住,也有不敢冒犯玉米军团的意思。

第三,成功的运用了网络这个最强大的媒体,来宣传,来赢利。各位歌迷有没有发觉自己现在很多歌都是在网上第一次听的?或者是在电视上听个大概,在网上才好好的听。在电视上,放一下就没有了,而在网上,总在那里不会跑掉。现在的中青年人,生活节奏很快,很难守在那里看电视。而且我观察,现在有不看电视,电影,报纸,杂志,没有不上网的。超女在比赛之前之后一直在新浪的音乐版面里占着头条,,这无疑给乐迷一个最直接的信号,这个东西火起来了,还会有有更多的人(非乐迷)只是出于好奇的关注。那天,听了宋柯先生在非音乐类的一个节目的谈话,谈了当前音乐市场的低迷和音乐数字化转型的前景,感触很多。他爆的料让我大吃一惊,刀郎的5,6首歌的短信彩铃收入达到了上亿元。李宇春第一首单曲《冬天快乐》的网上售卖收入不但远远超过张靓颖的传统方式经营的第一张碟片,而且达到了一个一线歌手一张畅销专集的收入。我听了简直不相信,因为我觉的《冬天快乐》的网上售卖不算成功,很多歌迷发帖子抱怨购买不了,我也没有下载成功。就这样还有这么高的收入?同时,宋柯先生也说了现阶段这个工作还没有很多数字专业技术上的支持,也承认李宇春第一首单曲《冬天快乐》的网上售卖是不成功的,如果不是众多玉米的力挺,如果换了别人的歌,可能会招到冷遇。还提到音乐数字化不仅是彩铃,不仅是网上下载,还有其他很多方面。说实话,听了宋柯先生这番谈话,我对这个人很欣赏了。以前也就觉的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商人而已,才发现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人,而是一个依然保有对音乐的激情,且头脑清醒,有创造力,有魄力的优等商人。(商人即唯利是图的意思。)而且,我也相信了,谁在未来最短的时间里把音乐数字化的工作做的最好,谁就会成为最大的赢家。果不其然,以前也就是湖南卫视,现在各大地方电视台都有大量长时间的短信彩铃广告,很有与移动,网络联手的意思。市场利字为先,有利就会有人跟随。

以上讲的是歌坛成功范例之所以会成功的原因,下面重点说说现在传统碟片市场的悲哀。我们都是买磁带,买唱片(可能买唱片的不多),买碟片买过来的,每个铁杆潘迷家里至少应该有10盒潘美的正版磁带吧,那时候盗版很少。可是谁敢说你现在买的潘美的碟片都是正版的?盗版已成为市场的主流。我的《我可以为你挡死》,是请台湾的潘迷在台湾买好寄过来的,花的邮费比碟子还高。为买《傻小孩》,我坐了3小时火车来到省会城市最正规的音像店《新华书店》,因为我所在的地级城市根本没有正版碟卖。看到《傻小孩》在货架上一阵狂喜,可是就不敢保证是正版的。问销售员你这都是正版的吗?回答,我也搞不清楚啊,你自己看吧。当时的感觉,真是为那么多辛苦的歌手悲哀啊。说实话,也就是潘美的歌,别人的歌我还从没费过那精神找正版碟。现在我肯定我的《傻小孩》是正版的了,因为《傻小孩》是江西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应该有正版的碟出售。给大家爆一个料,我的两张正版碟至今还没完整的好好听过,都是在网上听。家里只有VCD机,怕把碟听坏。儿子毛手毛脚的,我得防着他。电脑上听我也舍不得,就是怕弄坏了,来之不易,万一坏了再买不到了。我一直都收藏在专门放潘美东西的大盒子里。直到这次生日会,我才拿出《傻小孩》到汽车上听,短短的上,下班各一刻钟。(也只有周六,日我才自己开车上班。)听到《八个对不起》,久违的感动的泪水突然哗啦啦流下来,找到以前一个人时静静听歌的感觉。其实泪眼模糊的挺影响开车。也不是我一个人用车啊,儿子最喜欢坐车时自己翻碟子听,于是我又把《傻小孩》小心的收到盒子里去了。这就是正版碟的遭遇,这就是现状,无论制作人和歌手花了多少心血,投入和回报是远远不成比例的。我怀疑,现在大部分歌手都是以到处演出和做广告为收入来源,做出了漂亮的东西,只是增加演出的出场费和吸引广告商的目光。我想,这一点潘美是深有体会吧。

最后,还是要提,江山辈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一个歌坛永恒的主题。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经历的差别,年龄的差别,表现手法的差别,必然导致认可度的差别。在中国,听流行音乐的主要还是10多20多岁的人,其他年龄段的人不是不听,而是听的范围比较小,喜欢听的都是很有知名度的歌,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大海捞针了。所以,与潘美同时出道的歌手,比如齐秦,王杰,童安格等,都存在这个问题,10多20多岁的人知道的不多,30岁的人喜欢的不得了,可是都要求唱以前的成名曲,可能还带着一点怀旧的感情,这些歌手的新曲总是反应平平的。所以,每一个出新专集的中生代歌手都要有合理的心理期望和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点不需要多说了。

潘美你是是好样的,虽然是这样的行市,但依然坚持出新碟,这真的是潘迷的福气。知道吗?我们几个潘迷在《北京女孩》首演时,媒体问最想对潘美说什么话,我们本来想说,祝《北京女孩》首演成功,希望潘美早日出新专集。但后来一致赞同把后一句话删掉不说,对新专集只字不提。为什么?因为觉的这个事一定是困扰着你的事,怕你在紧张的演出中分心,也打心里不敢奢望你近期有新专集。因为《傻小孩》你也尽力去做了,总的来说成绩平平,至少不如我们希望的那样成功,我们都不知道是否收回了成本。我们都说,也就罢了吧,反正你也有足够的演出机会了,你还可以演音乐剧了,还可以做别的音乐方面的事,出新专集,对你的无论是资金还是精力都会是一次巨大的消耗,而回报的可能是那么少。可内心深处,我们多么盼望你的新专集,盼望你再一次带给我们惊喜。《北京女孩》之后,第一次听说你的新专集是在你的博客里,已经展开了。我又是高兴,又是担心的 。在庆生会之前,我一直认为作为你的歌迷,能做的也只有鼓励你,避重就轻,为你营造一个宽松的心境。而当庆生会进行到记者提问环节,听到记者尖锐的提问,听到你的回答,你说你要证明你还是很年轻,你要证明你的音乐还是会流行时,我一边为你的回答叫好,一边心情异样的沉重起来。在回酒店的路上,在和其他潘迷聚餐时,与其他的潘迷又重新交换了意见,在火车上,也想东想西的。我在反醒,作为你的歌迷,我还能做什么?我想,至少我还可以提点建议吧。

向成功的学习,首先题材要走平民路线,反应大众的心声,反应一个最普通生命的心声。潘美,为什么你的〈我想有个家〉长盛不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类似的生命体验。你也一直在这样做,所以都说你是“平民歌手”,这真的是一项莫高的荣誉。再有,在制作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大众的智慧。都觉的〈我可以为你挡死〉和〈傻小孩〉里选的歌不是特别好,不是那种当下很能产生共鸣,很容易流行的歌。恕我直言,潘美,何老师等你们做音乐做了这么多年,都是专业的不能再专业了,也早已有自己的偏好,可能这样就会产生曲高和寡的问题。有个潘迷提了一个我觉的特别好的建议,她说能不能让大家来选歌呢。就是先多录一些歌的小样(片段即可),邀请各方面的人士,比如部分潘迷,部分不同年龄层的非潘迷的歌迷,部分专业的音乐人,部分乐评人,大家一起来评分,选歌,选主打歌。这样,比等专集全部出来后,再让大家去评判,无论潘美你们做音乐的,还是我们听音乐的,心里都踏实的多。

第二,注重商业性。你们都是非常专业的音乐人,头脑里一定是艺术第一,而且潘美的个性也是出了名的。但考虑到长期发展,商业一点好不好。潘迷也心疼你们的钱包啊,更怕没有下一张专集可听。说到这里,有些潘迷提到特别喜欢你在CCTV-4做《北京女孩》宣传时自弹自唱的那一段,很巧,好象今年也特别流行吉他歌手。潘美,你能再这样边弹吉他边唱吗?我们都好喜欢的。这也不算商业跟风吧,这正是你早期作品的特色。艺术和商业蒹俱,我相信一定有一个平衡点。

第三,尽可能利用网络来宣传。我想,网上售卖呀,与动漫游戏结合呀,这些一时半会做不到,但至少可以用网络来宣传吧。感觉潘美和新浪的的关系还不错,我认为还是可以再加强一点。潘美的本性不喜欢高调,而且这也不是歌手来做的事。不知道潘美的这张专集哪一方来负责宣传,如果是潘美自己来,可能要克服一点本性。然后,潘美有没有考虑过涉足短信彩铃。这方面的消费群可非常大啊。

时装业的流行速度很快,国际名牌中有的是走经典路线,每年做改进,加入一些流行元素,走的很好。而有的品牌是面貌风格多变,完全在不停的开创新的风格,当然很受年轻人的追捧。我开始以为后者的设计师一定是很年轻的,没想到还有年过半百的,头发都有些灰了。两种设计师我都非常佩服。大陆歌坛可能和台湾不一样,前一段最流行刀郎,现阶段风行庞龙,很巧的是,都是8,90年代的风格。而潘玮珀的〈不得不爱〉也有不是那么年轻的人喜欢。潘美,你想好了当哪类“设计师”吗?相信好的就会流行。

以上意见,有的是我自己的,有的是为别的潘迷传声。潘美,你说不要怕你,好好的与你沟通,想到〈北京女孩〉你看见我们第一句,就是问我们的意见,我就鼓起勇气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虽只有很少的接触,仍可以感到你的性格很直。我也是很直的人了,除了一腔激情,见识知识都很少,说的不对和过分的地方,请多多谅解。各位潘迷也请多多指教。本来,这个帖子我可以只写在潘美博客的留言里,但一个是太多了,一个是想抛砖引玉,想让更多人的意见浮上来。在北京聚餐时,大部分歌迷都在说自己的看法,但可能是不很熟的原因,只是三三两两的说,没有共同讨论,也有不好告诉潘美的意思,我深以为憾。请大家畅所欲言吧!


作者: 亚亚    时间: 2006-7-9 00:53:03

是的,我们这代人喜欢什么东西不会是全盘的接受,反而可能是喜欢某一方面,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喜好。




欢迎光临 用心爱你潘美辰歌友网 (http://panmei.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2